每一次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都會對信息的傳遞方式產生深遠影響。近年來,隨著5G網絡的不斷滲透,企業的上云意識及能力不斷增強,云計算市場已經邁入成熟期。
從傳統電信企業向智能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的過程中,運營商不斷發揮資源稟賦,構建云網融合技術優勢,打造業界領先的云網融合基礎設施及云網服務能力,這不僅是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更是運營商在5G時代實現自身“數智化”轉型的不二法門。
數字化運營轉型對網絡提出新挑戰
近年來,全球云計算領域創新活躍,我國的云計算產業也進入了應用普及階段,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云計算技術部署信息系統,上云的意識及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第三方分析機構對1000余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云服務的TOP關鍵業務需求,包含了對云網一體化訂購的多項訴求,如線上一站式自助訂購云網組合產品、專線業務1~2 天開通、云和專線資源可根據業務變化彈性靈活調整等。
在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中,云和網是關鍵要素,兩者共生共長,互補互促,云網融合既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驅動及本質內涵,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基于業務需求及技術創新并行驅動帶來的網絡架構深刻變革。宏觀來看,云計算業務的開展需要強大的網絡能力支撐,而網絡資源的優化同樣要借鑒云計算的理念。
為了保障企業上云的正常進行,以及企業上云后各分支機構間的高質量通信,企業對網絡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單純的“大帶寬,低時延”已無法經滿足企業“多系統、多場景、多業務”的上云要求。
從技術層面分析,云計算是一種新型的IT服務資源,網絡可以提供更加智能、靈活的連接,云網融合的關鍵在于”融”,其技術內涵是面向云和網的基礎資源層,通過實施虛擬化/云化乃至一體化的技術架構,最終構建簡潔、敏捷、開放、融合、安全、智能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資源。
隨著云計算業務不斷落地,網絡基礎設施不但要能適應云網融合的應用需求,還須更好地優化網絡結構,以確保網絡的靈活性、智能性和可運維性。
對于運營商來說,除了為企業用戶提供傳統的企業互聯專線之外,這種上云專線也是新的業務增長點。因此,云網融合不僅是機遇,也將加速其“數智化”轉型進程。
運營商“數智化”轉型新抓手
傳統意義上,通信網絡的定位主要為支撐話音、短信、流量等2C業務,而新型需求則是直接服務政企、互聯網企業等2B客戶,隨著網絡服務及產品屬性的不斷強化,NaaS日益成為趨勢。
傳統網絡注重建設與運維,如今網絡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更為重要,5G時代是云與網相互融合的時代,云網融合是信息基礎設施的演進方向,隨著云與網不斷的相互滲透,5G+云網融合將合力促進萬物互聯,同時云網融合也賦予了5G更多內涵。
云網融合顧名思義包含云與網兩個方面,以云為核心還是以網為核心會催生兩種業務方向,如以云為核心,云計算業務的開展需要強大的網絡能力來支撐,以實現云間互聯;如以網絡為核心,則需注重云與網的互相支撐,電信云即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當前,運營商傳統電信業務的持續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用戶規模及收入增長的觸頂,電信行業在存量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隨著云計算應用范圍不斷拓展,云計算的應用場景已廣泛覆蓋了政府、金融、工業、交通、物流等傳統行業,而5G與云計算的結合將更好地支持垂直行業的應用和發展。
這些變化無不意味著運營商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電信運營商擁有寶貴的頻譜資源、號碼資源及成千上萬的接入資源,龐大的用戶群及完整可靠的用戶信息為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覆蓋全國的網絡及大量的IDC則可幫助其有效整合昂貴的帶寬、計算及存儲資源。
目前,三大運營商均在積極部署云網融合,希望運用云網融合解決標準化、個性化及定制化的矛盾問題,同時借助5G大寬帶、低時延、廣連接的接入能力,滿足各個行業不同應用之間的靈活配置。
其中,中國電信推進云網融合的總體思路為: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云動,云網一體,目標是通過打造泛在智聯能力、智能計算能力、數字平臺能力及原生安全能力,加速云網融合的成型及發展。
今年2月,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基地開工建設;3月,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5G云計算中心”項目啟動。除了京津冀大數據基地之外,中國電信還將重點建設集團直管的北京、貴州信息園區及9省數據中心園區,總建設規模約88.4萬平方米,投資規模約45億元,其中,今年的開工面積將達74萬平方米。
中國移動的思路則為:面向ToB市場,通過重構云網架構,持續打造云網邊行業專網。為此,結合“N+31+X”(“N”指建設N個中心資源池,通過輻射全國各大地區,滿足全網的標準化需求;“31”指面向31個省,統一標準,在滿足用戶屬地化需求的同時,建設多個省級資源池,以實現云服務100%覆蓋;“X”指面向300多個城市,按需建設,靈活部署X個下沉式邊緣云。)規劃,移動云布局提出了“一朵云、一張網、一體化服務”的云網一體化策略,以及8朵5G SA網絡云,以充分發揮云網一體的資源優勢。同時,推動云+網IT系統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貫穿云網邊端的集中化、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運營運維體系。
作為早早就扛起“混改”大旗的中國聯通,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包括云聯網、云組網、聯通云盾、視頻智能精品網及金融精品網在內的七大產品,力求通過貼近用戶、跨界部署云資源的方式構建云網融合新生態。此外,中聯通還與業界主流云服務提供商深入合作,構建了面向政企客戶的線上云網一體自服務平臺——云聯網系統。
綜上所述,雖然中國的5G部署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但在端、網、業、服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全產業鏈協同推進。云網融合作為運營商數字化服務最重要的形態,面向未來,其將從云與網相對獨立轉變為云、邊、端算力的高效協同,以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務,同時,計算將與網絡深度融合形成算網一體,運營商有望借助優質的網絡成為全社會的算力中介。
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運營商的傳統網絡在網絡安全、柔性適配能力以及網絡智能性方面與客戶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需要增強網絡的內生安全性,加速柔性適配中的原子能力服務化、網絡智能性中的彈性伸縮及網絡可編程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增強都需要基于通信技術與應用場景的持續深度融合。
云網融合賦能產業新價值
當前,我國正進入融合創新的關鍵時期,而云網融合不僅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客戶需求變化的必然結果。
我國發展計算加網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在網絡基礎設施、規模部署和互聯網業務應用創新等方面,我國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對以軟件定義廣域網SD-WAN為代表的新型網絡創新技術應用來說,目前國內的SD-WAN業務已經覆蓋了金融、零售、制造、互聯網、媒體、政府、醫療、能源、電力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廣泛而深刻的行業影響力。
以醫療行業為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醫療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為醫療信息化水平低下、醫療服務效率較低及分級診療制度的缺失,醫療云+醫聯體的建設將成為解決醫院信息化慢,醫療資源不均的良方。通過與電信運營商合力建設醫療切片業務專網,華為智能云網醫療行業解決方案不僅可助力醫療機構業務快速上云,實現云間的互聯互通,還可為醫療專網提供大帶寬、低時延、高安全可靠的差異化SLA保障。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全球門類最齊全的行業,各個細分領域不但專業差異大、壁壘深,同時,由于連接協議的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導致各行業跨界參與的門檻高,接入難,可謂諸多難點并存。
以工業互聯網為例,其作為立國之本及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如今正發展成為云網融合賦能的練武場。工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無處不在的連接及海量泛在的云資源,同時還需具備安全、穩定的云網資源。
鑒于此,運營商在提供大帶寬、高安全、高可靠接入網的同時,需通過智能網關幫助企業在不同場景下獲取工業相關數據,轉化和解析協議,并發揮自身在云網融合方面的優勢,為企業快速構筑優質的上云環境,最終實現智能化產線與柔性生產。
當然,云網融合必須適應眾多不斷發展的客戶需求場景,在智能云網時代,運營商需從提供單純的承載網連接上云服務,轉向提供云+網+安全的融合業務服務。
在云計算市場中,電信運營商雖然入場的時間較晚,且運營風格也比互聯網公司保守,但其憑借優勢網絡及豐富的IDC資源,正在快速收獲市場份額。隨著其對業務形態、商業模式、運維體系、服務模式、人員隊伍的大規模調整,電信運營商在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同時,也將獲取更多的商業機會。
在線客服
個人及家庭產品
熱線:950800(7*24小時)
華為云服務
熱線:4000-955-988|950808
企業服務
熱線:400-822-9999
運營商網絡服務
熱線:4008302118